最近在整理家族族譜時,突然被「侄孫 意思」這個稱謂搞得好混亂啊!原來在台灣傳統親屬關係中,侄孫指的是「兄弟的孫子」或「姐妹的孫子」,簡單來說就是自己侄子/侄女的下一代。這個稱呼在現代比較少用,但過年圍爐時還是會聽到長輩這樣叫晚輩喔!
先來個簡單的表格幫大家釐清關係:
稱謂 | 關係說明 | 常見叫法 |
---|---|---|
侄子/侄女 | 兄弟姊妹的子女 | 阿明、美玲 |
侄孫 | 侄子/侄女的子女 | 小寶、妹妹仔 |
外甥/外甥女 | 配偶兄弟姊妹的子女 | 阿翔、小婷 |
說到這個,前陣子我阿嬤還在唸:「那個阿雄的孫子要結婚了,就是你侄孫啦!」才讓我認真去查資料。其實在台灣鄉下,這種傳統稱謂還是很常見,特別是在祭祀或分家產的時候,輩分一定要搞清楚,不然會鬧笑話的。
有趣的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直接用「表哥的兒子」或「堂姐的女兒」來稱呼,反而比較少用「侄孫」這麼正式的講法。不過在寫訃聞或正式文書時,這些傳統稱謂還是很重要的。像我上次幫叔叔辦喪事,禮儀師就一直問:「這位是侄孫還是外孫?」差點把我搞糊塗。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地區會把「侄孫」和「外孫」混用,但其實兩者不一樣喔!侄孫是跟自己同姓的兄弟那邊的後代,而外孫是姊妹那邊的,或是女兒的孩子。這個在分財產時可是差很多的,老一輩特別在意這個區別。
什麼是侄孫?家族稱謂一次搞懂
每次過年回老家,聽到長輩喊「侄孫」、「姪女」這些稱呼就頭痛對吧?台灣人的家族稱謂真的超複雜,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幫大家整理清楚!先講重點,侄孫其實就是你兄弟的孫子,也就是你姪子或姪女的小孩啦。這種跨世代的稱呼最容易搞混,特別是現在小家庭多,親戚見面機會少,更容易叫錯。
先來看個簡單的對照表,把常見的家族稱謂一次列出來:
你的關係 | 對方稱謂 | 對方的子女 |
---|---|---|
兄弟 | 姪子/姪女 | 侄孫 |
姐妹 | 外甥/外甥女 | 外甥孫 |
堂兄弟 | 堂姪/堂姪女 | 堂侄孫 |
表兄弟 | 表姪/表姪女 | 表侄孫 |
特別要注意的是,台灣人習慣把「姪」和「甥」分很細。姪是兄弟的小孩,甥是姐妹的小孩,這個千萬不能搞錯,不然阿嬤會糾正到你懷疑人生。像小編以前就常把「外甥」叫成「姪子」,結果被姑姑笑說「啊你是把我當你兄弟喔?」
講到跨輩分的稱呼,很多人會困惑「姪孫」和「孫姪」差在哪。其實很簡單,姪孫是你姪子的孩子,孫姪是你孫子的姪子(這關係夠遠了吧)。現代人比較少用孫姪這種稱呼,通常直接叫名字比較快,不然真的會把親戚關係搞得更亂。
還有一個容易混淆的是「堂」和「表」的區別。簡單記:爸爸那邊的親戚用「堂」,媽媽那邊的用「表」。所以堂哥是你爸爸兄弟的兒子,表哥則是媽媽兄弟的兒子。這個分法在台灣的家族聚會超級重要,叫錯的話可能會被長輩念「沒大沒小」喔!
侄孫跟姪子有什麼不同?親戚關係解析
每次家族聚會看到一堆小朋友跑來跑去,總會聽到長輩喊「姪子來這邊」、「侄孫不要亂跑」,你是不是也常搞不清楚這兩種稱呼的差別?今天就來幫大家釐清這些親戚關係,下次過年紅包就不會包錯人啦!
其實姪子和侄孫最大的差別在於「輩分」和「血緣關係」。姪子是指你兄弟姊妹的兒子,跟你同輩份;而侄孫則是姪子的下一代,也就是你兄弟姊妹的孫子,整整差了一個世代。這樣說可能還是有點抽象,我們用表格來比較更清楚:
稱呼 | 關係 | 舉例說明 |
---|---|---|
姪子 | 兄弟姊妹的兒子 | 你哥哥的兒子叫你姑姑/叔叔 |
侄孫 | 姪子的兒子 | 你姪子結婚後生的兒子 |
在台灣的親戚稱謂中,姪子這個稱呼大家比較熟悉,畢竟平常接觸的機會多。像是過年時,你可能會包紅包給自己兄弟的小孩,這些就是你的姪子姪女。而侄孫就比較少見了,通常要等到姪子那一輩都結婚生子才會出現。
另外要注意的是,台灣有些地方會把「姪」寫成「侄」,其實兩種寫法都可以,意思完全一樣。不過口語上我們還是習慣說「姪子」比較多。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有些長輩會把年紀小的侄孫也叫做「姪子」,這其實是不正確的,但因為感情親近,大家也就將錯就錯啦!
為什麼會有侄孫這個稱呼?輩分由來大公開
每次家族聚會聽到「侄孫」這個稱呼都覺得好特別齁?其實這跟華人傳統的輩分制度超有關係啦!我們台灣人特別重視家族倫理,每個稱呼背後都有它的道理。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稱謂是怎麼來的,順便整理一下常見的家族稱呼對照表,下次遇到親戚就不會叫錯人啦~
侄孫這個稱呼其實是「姪」和「孫」的組合。簡單來說,就是你兄弟姊妹的孫子輩。比如你哥哥的兒子叫「姪子」,那姪子的兒子自然就是「侄孫」囉!這種稱呼方式展現了華人社會對於血緣關係的細膩區分,把每個人在家族中的位置都標示得清清楚楚。
說到輩分稱呼,台灣跟中國大陸有些地方還不太一樣喔!我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
台灣稱呼 | 大陸常見稱呼 | 關係說明 |
---|---|---|
侄孫 | 侄孫/姪孫 | 兄弟的孫子 |
外孫 | 外孫 | 女兒的兒子 |
堂兄弟 | 堂兄弟 | 父親兄弟的兒子 |
表兄弟 | 表兄弟 | 母親兄弟的兒子 |
台灣的稱謂系統其實保留了更多古早的用法,像是「姑表」、「姨表」這些細分,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少用到了。不過在傳統家庭裡,這些稱呼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過年過節的時候,叫對稱呼才不會失禮數啊!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台灣有些地方還會用「內孫」和「外孫」來區分兒子跟女兒的小孩。這種區分方式反映了傳統社會以父系為主的觀念,不過現在大家越來越開明,很多家庭已經不太計較這個了。但了解這些稱呼的由來,還是能幫助我們更理解台灣的家族文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