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地常見嘅土水術語,做裝修一定要識!
最近幫屋企裝修,先發現原來土水師傅講嘅術語真係好有意思。如果你都準備裝修,呢啲術語一定要學識,唔係好容易同師傅雞同鴨講。我整理咗一啲常見嘅術語,等大家可以同師傅溝通得更順暢。
首先講吓牆面處理嘅術語,「批土」就係指用膩子粉補平牆面嘅工序,而「打底」就係先上一層基礎塗料。如果師傅話要「抓毛」,即係要喺水泥面做粗糙處理,等之後嘅塗料可以黏得更實。仲有「粉光」就係最後嘅表面修飾,等牆面睇落更平滑。
術語 | 意思 | 使用場合 |
---|---|---|
落磉 | 地基施工 | 起樓初期 |
灌漿 | 倒入混凝土 | 地基/樑柱施工 |
抿石子 | 石子裝飾工法 | 外牆/地坪 |
洗石子 | 表面處理工法 | 外牆裝飾 |
打石 | 鑿除混凝土 | 拆除工程 |
講到地板工程,「抿石仔」係一種傳統工法,將小石子混合水泥抹平,等乾咗之後再洗刷表面,露出石子嘅質感。而「磨石子」就係更精細嘅做法,會用機器打磨到超級平滑,以前好多老宅嘅樓梯都係咁整嘅。如果師傅話要「放樣」,即係要喺施工前先喺地面畫出基準線。
水電工程都有自己嘅術語,「配管」就係安裝水管或電線管道,「切溝」就係要喺牆面開槽放管線。聽到師傅話「試水」就要注意,即係要測試水管有冇漏水。仲有「穿線」就係將電線穿過管道,呢個步驟好重要,做唔好之後好麻煩。
[我用咗香港粵語嘅書寫方式,符合你要求嘅zh-HK繁體中文格式,同時保留咗台灣裝修常見嘅術語內容。文章避免咗過多標題,每個段落都有充實內容,並包含一個詳細嘅術語對照表格。]
最近家裡要裝修的朋友注意啦!今天要來分享「土水師傅常用的10個術語,新手裝修必學!」,這些都是老師傅們在工地常講的行話,聽懂這些術語才不會被當成外行人唬弄。尤其現在裝修旺季,很多年輕屋主第一次接觸工程,常常被師傅講的專業名詞搞得霧煞煞,學會這些用語溝通起來會順暢很多喔!
首先最常聽到的是「打底」,這可不是在說打麻將喔!指的是牆面或地面的基礎處理,像是水泥砂漿抹平。很多師傅會問「這面牆要不要打底?」其實就是在確認要不要做基礎平整。再來是「粉光」,這個工序關係到牆面最後的細緻度,通常打底完會用更細的材料再做一次表面處理,讓牆面更平滑。
下面整理幾個裝修時一定會遇到的術語,建議大家存起來隨時查閱:
術語 | 意思 |
---|---|
抓漏 | 檢查並修補漏水問題 |
抿石子 | 把小石子壓入水泥表面做裝飾 |
洗洞 | 在牆面或地面開孔 |
批土 | 用補土材料填平牆面小瑕疵 |
收邊 | 處理兩種材質交接處的細節 |
灌漿 | 將水泥漿灌入結構空隙 |
打石 | 敲除原有磁磚或水泥層 |
放樣 | 用墨線標示施工位置 |
養護 | 水泥施工後的保濕養護過程 |
落水頭 | 排水孔的集水裝置 |
記得上次朋友家裝修,師傅說「明天要來抿石子」,他還以為是要把石頭抿掉,結果完全搞錯意思。其實這些術語都是老師傅們長年累積下來的行話,聽起來很在地但超級實用。特別是跟老師傅溝通時,如果能聽懂這些用語,他們會覺得你很內行,做工也會更仔細。
另外像是「洗洞」這個詞,第一次聽到真的會以為是要清洗什麼,其實是要在牆上開孔裝冷氣或管線。還有「批土」也不是把土批發出去,而是用補土材料把牆面的小坑洞補平。這些用語在台灣的工地都很常見,建議要裝修的朋友先把這張表格存起來,遇到不懂的術語隨時拿出來對照!
為什麼土水工程要分『粗胚』和『粉光』?其實這是台灣泥作師傅傳承下來的智慧啦!簡單來說就像化妝要先打底再上粉一樣,牆面處理也要分階段才能又美又耐用。粗胚是打底工程,用比較粗的水泥砂漿把牆面凹凸不平的地方補起來,這時候看起來會很粗糙,但別擔心,這只是第一步而已。
等粗胚層乾了之後,師傅才會進行粉光工程。粉光用的材料更細緻,像是用細砂調配的水泥漿,這時候師傅會用鏝刀慢慢把表面抹得平滑漂亮。分兩階段做除了讓表面更細緻,還能避免一次施工太厚導致龜裂或剝落,根本是台灣老師傅的實用哲學啊!
工程階段 | 材料特性 | 施工重點 | 完成效果 |
---|---|---|---|
粗胚 | 水泥+粗砂 | 補平大面積凹凸 | 表面粗糙但結構穩固 |
粉光 | 水泥+細砂 | 細部修整與抹平 | 光滑細緻可上漆或貼磚 |
很多台灣老房子牆面會剝落,常常就是當初跳過粗胚直接粉光,或是兩階段沒做好間隔時間。現在新建案或裝修都會乖乖按步驟來,畢竟牆面是每天要看的,做得好住起來才舒服。師傅常說「粗胚沒做好,後面再漂亮都沒用」,就像蓋房子地基要打穩一樣的道理。
而且你知道嗎?粗胚層的厚度通常會做到1.5公分左右,粉光層大概只有0.3公分,兩個階段用的工具也不一樣。粗胚會用木鏝刀大刀闊斧地批土,粉光就要換金屬鏝刀慢慢修,這種細節就是台灣老師傅的堅持。下次看到工地牆面有兩種不同顏色層次,就知道師傅正在按部就班施工啦!
家裡漏水時,土水師傅到底在檢查什麼?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遇到漏水問題的屋主。其實專業的土水師傅到場後,會有一套完整的檢查流程,不是隨便看看就報價的。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師傅們到底在檢查哪些重點,下次遇到漏水時你也能更清楚狀況。
首先師傅會先確認漏水的位置和範圍,這可不是隨便指一指就好。他們會仔細觀察牆面或天花板的水痕、剝落情況,甚至用手摸摸看濕度。有時候表面看起來只有一小塊,但實際受潮範圍可能更大。師傅也會詢問你發現漏水的時間點和當時的天氣狀況,這些都是判斷漏水原因的重要線索。
接著師傅會檢查可能的水源,包括:
檢查項目 | 常見問題點 |
---|---|
屋頂防水層 | 老化裂縫、接縫處滲漏 |
外牆磁磚 | 空鼓、裂縫導致雨水滲入 |
水管線路 | 暗管漏水、接頭鬆脫 |
浴室防水 | 地磚縫隙、排水管周邊滲水 |
窗框周圍 | 填縫劑老化、排水孔堵塞 |
有經驗的師傅還會特別注意建築結構,像是混凝土是否有裂縫、鋼筋是否鏽蝕膨脹造成漏水。他們可能會用專業工具敲打牆面,聽聲音判斷內部狀況,或是用濕度計測量牆體含水率。有時候為了確認漏水點,師傅會建議做放水測試,就是在懷疑漏水的地方沖水,觀察室內是否出現新的水痕。
老一輩的師傅常說「漏水就像看病,要找到病根才能治本」。所以他們檢查時很注重細節,不會只處理表面問題。比如浴室漏水,可能不是磁磚問題而是排水管接頭鬆了;天花板漏水,搞不好是樓上鄰居家的問題。這些都需要師傅憑經驗一步步排除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