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深度法規全解析! | 你家地基夠深嗎?法規一次看 | 地基深度規定懶人包

by

in

最近有朋友在問蓋房子時要注意的地基深度法規,其實這在台灣的建築規範裡可是很重要的環節。根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的規定,地基深度可不是隨便挖挖就好,必須考慮土壤承載力、地下水位、建築物重量等因素,才能確保房子蓋得安全穩固。

說到地基深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有分好幾種情況。像是獨立基礎、連續基礎、筏式基礎這些常見的類型,每種對地基深度的要求都不太一樣。舉例來說,在台北這種軟弱地層較多的區域,通常會要求挖得更深一點,有時候甚至要打到岩盤才行。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你看懂不同情況下大概要挖多深:

建築類型 建議地基深度 特殊情況要求
一般透天厝 1.5-3公尺 軟弱地層需加深
公寓大廈 3-6公尺 需達承載層
高層建築 6公尺以上 需專業地質調查

其實在《建築技術規則》第65條就有明文規定,做地基調查時要考慮的項目可多了。除了最基本的土壤採樣,還要看地下水位高低、有沒有液化潛勢,甚至周邊建築物的影響都要納入評估。這些細節雖然看起來很專業,但對我們一般民眾來說,至少要知道自家房子的地基夠不夠深,才不會買到有安全疑慮的房子。

有些建商為了省成本,可能會在地基工程上偷工減料。像前陣子新聞報導的某建案,就是因為地基沒挖夠深,結果房子蓋好沒幾年就出現傾斜。所以買房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當地的地質狀況,也可以請專業技師幫忙檢查地基設計是否符合法規要求。

說到地基調查,很多人以為那是建商的事,跟住戶沒關係。但其實《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第二節就規定得很清楚,地基調查報告是要永久保存的。如果你買的是中古屋,也可以向管委會或前屋主要這份資料,看看當初蓋房子時的地基狀況如何。

地基深度法規


最近有朋友在問:「什麼是地基深度法規?台灣建築必知的基本常識」,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蓋房子一定要知道的重要規定。地基深度可不是隨便挖挖就好,它關係到整棟建築物的安全,特別是在台灣這種地震頻繁的地方,法規可是有嚴格規定的喔!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簡單來說,地基深度就是指建築物基礎埋入地下的深度。這個深度會根據建築物的高度、土壤條件、地震帶分區等因素來決定。台灣的《建築技術規則》就有明確規範,像是台北盆地因為土壤比較鬆軟,地基就要挖得比台中岩盤地區更深才行。而且啊,現在新建案都要經過專業技師計算,不是建商說多深就多深。

這邊整理個簡單表格,讓大家快速了解不同情況的地基深度要求:

建築類型 一般土壤建議深度 軟弱土層地區
5層以下公寓 1.5-2公尺 2-3公尺
6-15層大樓 3-5公尺 5-8公尺
15層以上超高樓 8公尺以上 10公尺以上

要注意的是,實際施工時還要考慮地下水位、周邊建築物距離等因素。像去年高雄有個建案就是因為鄰房太近,最後地基多挖了1.5公尺來避免影響隔壁結構。這些細節通常會在申請建照時由結構技師評估,但自己買房或蓋房子時還是要稍微了解一下,才不會被唬弄過去。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台灣的法規其實有分「最小埋置深度」和「實際需求深度」。最小深度是法定的基本要求,但真正安全的深度往往要更深。比如法規說5層樓最少要1.5公尺,但在921地震後,很多工程師都會建議做到2公尺比較保險。這部分就要看建商願不願意多花成本了,所以買預售屋時記得問清楚地基設計細節。

為什麼地基深度這麼重要?法規背後的科學原理

每次看到工地挖得超深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挖這麼深?這不只是為了讓房子站得穩,背後其實藏著很多科學原理跟法規要求。台灣因為地震多、土質複雜,地基深度更是不能隨便亂來,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來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要知道,地基深度跟土壤承載力直接相關。台灣常見的軟弱土層(像台北盆地)或砂質土層(像高雄部分地區),如果地基挖不夠深,房子蓋好後可能會慢慢下陷或傾斜。根據《建築技術規則》,不同樓層高度對地基深度有明確要求,這不是隨便定的,而是經過力學計算跟實際災害經驗得來的。舉例來說,5層樓的建築地基通常要挖到1.5米以上,如果是20層以上大樓,地下室可能要挖到3-4層樓深才夠穩。

建築類型 建議地基深度 主要考量因素
3層以下透天 0.8-1.2米 防止淺層土壤滑動
5-10層公寓 1.5-2.5米 避開地表活動層
15層以上大樓 地下室2層起 分散建築重量與抗震需求

再來是地下水的問題,台灣很多地方地下水位高,地基如果沒挖到夠深的穩定層,雨季來的時候土壤含水量變化會讓地基像泡水的餅乾一樣軟爛。工程師會用「基礎版」或「樁基礎」來解決,像台北101就打了上千根深達80米的基樁,直接穿透軟弱層打到岩盤。這些做法雖然成本高,但遇到像921那種大地震時,真的能救整棟樓的命。

另外你可能不知道,地基深度還跟旁邊的建築物有關。法規規定新蓋房子的地基不能挖到讓鄰居房子「懸空」,所以工地常見的「擋土牆」和「地錨」就是在防止挖地基時旁邊的土整個垮掉。尤其台北巷弄狹窄,隔壁可能距離不到1米,這時候地基施工的精度就超級重要,一個沒弄好真的會害整排房子變危樓。

地基深度法規

台灣建築法規對地基深度有哪些具體要求?這個問題其實跟我們住的房子安全息息相關,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相關規定。在台灣,建築法規對於地基深度的要求主要是根據建築物高度、地質條件等因素來決定的,不是隨便挖個洞就可以蓋房子那麼簡單喔!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的規定,地基深度至少要達到建築物高度的1/12,而且不能少於1.5公尺。比如說你要蓋一棟12層樓的建築,每層樓高3公尺的話,總高度就是36公尺,那地基深度至少要36÷12=3公尺。不過這只是基本要求,實際施工時還要考慮土壤承載力、地下水位這些因素,有時候會挖得更深。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你看得更清楚:

建築物高度 最小地基深度要求
12公尺以下 1.5公尺
12-24公尺 建築高度的1/12
24公尺以上 建築高度的1/10

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軟弱地層或是地震帶區域,地基深度可能還要再加深。像台北盆地因為土壤比較軟,很多大樓的地基都會打到岩盤,深度常常超過30公尺。施工前都要先做地質鑽探,確認土壤狀況才能決定最後的深度。

另外法規也有規定,地基底部必須在凍結線以下,不過台灣氣候溫暖,這點影響比較小。但如果是山坡地建築,就要特別注意基礎要深入穩定地層,避免土石流或滑動的危險。這些細節都是建築師和結構技師要仔細評估的,畢竟地基打得好,房子才能住得安心啊!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