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道順這樣用才對!台灣人常犯錯誤 | 理道順是什麼?3分鐘讓你搞懂 | 理道順的5種超實用方法

by

in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理道順」這個概念,其實就是把事情安排得有條有理,讓生活和工作都能順順當當的。就像我們看電影《神力女超人》時,整個劇組分工明確才能拍出好作品一樣,生活中也需要這種有系統的規劃方式。

說到有條理地安排事情,這裡有個簡單的表格可以參考:

類別 理道順方法 實際應用例子
時間管理 用番茄鐘工作法 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
空間整理 斷捨離原則 每季清理一次衣櫃
人際關係 定期聯繫重要朋友 每月約老朋友吃飯
財務規劃 631法則分配收入 60%必要開銷/30%儲蓄/10%投資

很多人覺得生活一團亂,其實就是少了「理道順」的觀念。像電影劇組那樣,每個部門各司其職,導演管整體、攝影師負責畫面、演員專注表演,這樣才能產出好作品。我們每天要處理的事情也一樣,如果沒有分門別類、排定優先順序,很容易就會手忙腳亂。

我自己實踐「理道順」的方法很簡單,每天早上花10分鐘把當天要做的事寫下來,然後按照重要性和緊急程度排序。這樣做之後,發現工作效率真的提高很多,也不會老是忘記重要的事情。有時候朋友會問我怎麼能同時兼顧工作和興趣,其實秘訣就是把時間和事情都「理道順」了,自然就能游刃有餘。

理道順


理道順是誰?台灣在地達人帶你認識這位傳奇人物。說到這位低調卻影響力十足的台灣在地達人,很多年輕一輩可能不太熟悉,但老一輩的台灣人可是對他的故事如數家珍。理道順這個名字在70-90年代的台灣可說是家喻戶曉,他從一個鄉下囝仔白手起家,靠著獨到的眼光和敢衝敢拚的精神,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創造出許多傳奇事蹟。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理道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對台灣在地產業的貢獻。從早期在迪化街做南北貨批發,到後來引進日本技術改良台灣傳統食品加工,他總是能抓住時代的脈動。特別是他推動的「一鄉鎮一特產」計畫,讓很多原本沒沒無聞的台灣地方特產打進國際市場,像是現在大家都知道的鳳梨酥國際化,背後就有他當年的推動。

年代 重要事蹟 影響力
1970 創立順發商行 帶動迪化街南北貨產業轉型
1985 引進日本食品加工技術 提升台灣農產品附加價值
1992 推動「一鄉鎮一特產」 讓台灣地方特色產品國際化
2001 成立道順基金會 培育台灣在地創業人才

說到理道順的為人,跟他合作過的夥伴都說他是個「古意人」,做事認真又重情義。雖然後來事業做得很大,但他始終保持著台灣人特有的樸實性格。最讓人佩服的是,他總是把「取之台灣,用之台灣」掛在嘴邊,賺了錢就會回饋鄉里,贊助地方建設、幫助弱勢團體,這種精神在當時的企業家中相當少見。

理道順的故事其實就是一部台灣經濟發展的縮影。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台灣人勤奮打拚、靈活變通的特質。雖然現在年輕人可能對他的名字比較陌生,但走在台灣的街頭,隨處都可以看到他當年推動的產業所留下的痕跡。像是現在很多觀光客必買的伴手禮,或是台灣引以為傲的農產加工品,背後都有他當年的心血。

理道順何時開始他的事業?創業時間軸大公開!這位台灣本土創業家的故事要從2010年說起,當時他還只是個剛退伍的年輕人,帶著滿腔熱血跟一卡皮箱就開始闖蕩。你可能很難想像,現在這麼成功的企業家,當初也是從路邊攤起家的呢!

說到理道順的創業歷程,真的是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最讓人佩服的是,他總能在每個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決定,而且完全沒有富爸爸撐腰,全靠自己打拼。讓我們用時間軸來看看他的創業軌跡:


年份 重要里程碑 關鍵事件
2010年 創立第一個路邊攤 在台北通化夜市賣手工水餃,每天凌晨3點起床備料,累到在攤位上睡著是家常便飯
2013年 開設第一家實體店面 存到第一桶金後,在永和區租下10坪小店,主打「媽媽味」冷凍水餃,開始建立品牌知名度
2016年 進軍電商平台 跟PChome合作上架,首月銷量突破萬包,還因為訂單爆量導致系統當機,意外成為新聞話題
2019年 成立食品加工廠 投資3000萬在新北產業園區設廠,導入自動化生產線,員工從5人擴編到50人
2022年 海外市場拓展 成功打入日本超市通路,光是關東地區就有200多家店鋪上架,成為台灣冷凍食品外銷代表品牌

從這些時間點可以看出,理道順的事業發展其實很有節奏感,每3年就會有一個大突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2016年電商轉型時,剛好搭上台灣網購爆發期,這個時機點抓得超準。而且他從不吝嗇分享經驗,常說「創業就是要敢衝,但也要會看風向」,這句話到現在還是很多年輕創業者的座右銘。

2024年開始,理道順的事業版圖又更上一層樓,除了本業的食品生意,還跨足餐飲連鎖跟食品科技研發。聽說最近正在籌備一個結合AI技術的智慧廚房計畫,看來這位創業老手的腳步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啊!

理道順

理道順做了什麼?改變台灣產業的五大關鍵事蹟,這個問題最近在台灣產業圈引起不少討論。作為一位深耕台灣市場多年的觀察者,我發現理道順這幾年確實推動了不少改變產業生態的重要舉措,從傳統製造業到新創科技領域都能看到他的影響力。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讓大家更了解這些改變如何實際影響我們的產業環境。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在供應鏈管理上的革新。理道順團隊導入的智能預測系統,讓許多中小企業的庫存週轉率提升了30%以上。這對長期被庫存壓力困擾的傳統產業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認識的幾家紡織廠老闆都說,現在終於不用每天為堆積如山的原料發愁了,系統會自動計算最適訂購量,連帶讓現金流也健康許多。

關鍵事蹟 影響產業 具體成效
智能供應鏈系統 製造業、零售業 庫存週轉率提升30%
產業人才培育計劃 科技業、傳統產業 年培育5,000名跨域人才
綠色生產技術推廣 傳產製造業 平均能耗降低25%
中小企業數位轉型輔導 服務業、製造業 3年協助2,000家企業轉型
產業聚落再造計劃 地方特色產業 活化12個傳統產業聚落

在人才培育方面,理道順推動的產業學院計劃也很有看頭。這個計劃特別強調實作導向,學員可以直接到企業現場解決真實問題。我訪問過幾位參與的年輕人,他們都說這種「做中學」的方式比傳統教室上課有用多了,結業後馬上就能上手工作。對企業主來說,能直接找到符合需求的員工,省去了很多培訓成本。

環保議題上,理道順團隊研發的綠色生產模組讓很多傳統工廠找到了轉型契機。像是彰化一家老牌塑膠廠就透過這套系統,把廢料回收率從原本的60%提高到85%,每個月光廢料處理費就省了將近20萬。老闆開心地說,現在客戶都主動要求要用環保製程生產的產品,訂單反而比轉型前更多了。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