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長尾龜的朋友們一定很想知道怎麼分辨長尾龜公母吧!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關鍵特徵,就算是新手也能輕鬆判斷。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技巧,讓你不用再猜來猜去啦!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看尾巴的形狀和長度。公龜的尾巴通常比較粗長,而且靠近尾巴根部會比較膨大,這是因為裡面藏著生殖器官。母龜的尾巴就相對短小細瘦,整個看起來比較秀氣。建議可以把幾隻龜放在一起比較,差異會更明顯喔!
再來可以觀察腹甲(就是龜殼的底部)的形狀。公龜的腹甲通常會有點內凹,這樣在交配的時候比較容易固定位置。母龜的腹甲則是平坦的,這樣才能有足夠空間容納龜蛋。這個特徵在成龜身上會特別明顯,幼龜可能還看不太出來。
最後一個方法是看前爪的指甲長度。公龜的前爪指甲會特別長,尤其是最內側的那根,這是為了在求偶時能夠抓住母龜。母龜的指甲就相對短很多,而且長度都差不多。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來分辨已經成年的長尾龜。
特徵部位 | 公龜 | 母龜 |
---|---|---|
尾巴 | 粗長,根部膨大 | 短小細瘦 |
腹甲 | 內凹 | 平坦 |
前爪指甲 | 較長,內側最明顯 | 短且均勻 |
除了這些外在特徵,其實長尾龜的行為也會有些差異。公龜在發情期會特別活躍,可能會追著母龜跑,或是用前爪去撥弄母龜的頭部。有些公龜甚至會張開嘴巴做出威嚇的動作,這些都是求偶的表現。母龜就比較安靜,通常都是被動接受的那一方。
要特別注意的是,幼龜時期真的很難分辨性別,通常要等到龜甲長到10公分以上,性徵才會比較明顯。所以如果你家的長尾龜還很小隻,可能要再耐心等一陣子才能確定是公是母。有些店家會說可以從幼龜的腹甲花紋來判斷,但這個方法其實不太準確,還是等長大一點再確認比較好。
長尾龜公母怎麼分?3個超簡單辨識技巧大公開
養長尾龜的朋友們一定很好奇,家裡的小龜到底是男生還是女生吧?其實分辨長尾龜性別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掌握幾個關鍵特徵,連新手都能輕鬆判斷。今天就來分享三個最實用的辨識方法,讓你不用等到龜龜長大就能知道性別!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看尾巴粗細。公龜的尾巴根部會比較粗壯,而且尾巴整體較長,這是因為要容納生殖器官。母龜的尾巴則相對短小細瘦,從上方看下去會發現公龜尾巴像根小香腸,母龜則像細細的牙籤。這個方法在龜龜長到5-6公分後就會很明顯囉!
第二個方法是觀察腹甲形狀。把龜龜翻過來看看肚子的甲殼,公龜的腹甲會有點內凹,這是交配時方便趴在母龜背上的設計;母龜的腹甲則是平坦的,甚至會微微外凸。這個特徵在龜龜成年後會更明顯,但細心觀察的話,小時候也能看出些許差異。
最後一個技巧是看前爪指甲長度。公龜的前爪指甲會特別長,尤其是最內側的那根,這是為了在求偶時能夠牢牢抓住母龜。相比之下,母龜的前爪指甲就短得多,而且粗細比較均勻。這個特徵在發情期會特別明顯,平常也能作為參考依據。
特徵 | 公龜 | 母龜 |
---|---|---|
尾巴 | 粗長像香腸 | 細短像牙籤 |
腹甲 | 內凹 | 平坦或微凸 |
前爪指甲 | 特別長 | 短而均勻 |
除了這三個主要特徵,其實還可以從體型大小來輔助判斷。一般來說,同齡的公龜會比母龜小隻一點,但這個方法比較不準確,因為每隻龜的生長速度都不太一樣。建議還是以尾巴、腹甲和指甲這三個特徵為主,綜合判斷會更可靠喔!
新手必看!如何從尾巴長短判斷長尾龜性別?養龜新手常常搞不清楚自家龜龜是男生還是女生,其實從尾巴長短就能輕鬆分辨喔!今天就來分享這個超實用的小技巧,讓你一秒變成龜龜性別鑑定達人~
首先要注意觀察龜龜尾巴的「根部到尖端」長度,公龜的尾巴通常又粗又長,而且靠近肛門的位置會明顯膨脹,這是因為要容納生殖器官。母龜的尾巴就相對短小精悍,整體看起來比較纖細。建議等龜龜長到10公分以上再判斷會更準確,太小隻的時候特徵還不明顯啦!
特徵 | 公龜 | 母龜 |
---|---|---|
尾巴長度 | 較長(約背甲1/3) | 較短(約背甲1/5) |
尾巴粗細 | 根部明顯膨脹 | 整體較勻稱 |
肛門位置 | 距離殼緣較遠 | 距離殼緣較近 |
除了看尾巴,也可以搭配其他特徵綜合判斷。像是公龜的腹甲通常會有凹陷,方便交配時趴在母龜背上;指甲也會比較長,特別是前腳的指甲會特別明顯。母龜的腹甲就是平整的,指甲長度也都差不多。不過這些都是輔助參考,最準的還是看尾巴啦!
觀察的時候記得動作要輕柔,不要硬拉龜龜的尾巴喔!建議可以趁牠們曬太陽或吃東西時,從側面慢慢觀察。如果龜龜一直把尾巴縮起來,也可以輕輕碰觸尾巴根部,通常公龜會因為敏感而把尾巴伸出來,這時候就更容易判斷了。多試幾次就會越來越上手,下次朋友問你龜龜性別就不用再猜半天啦!
最近有養長尾龜的朋友問我:「為什麼我的長尾龜突然變兇?原來是公龜發情期到了!」這其實是很多龜友都會遇到的狀況,特別是每年8-10月這段期間,公龜會變得特別活躍甚至有點暴躁。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發情期公龜的常見行為,讓新手飼主們不會被嚇到啦!
發情期的公龜真的會像變了一隻龜,平時溫馴的個性突然變得很有攻擊性。最明顯的就是會瘋狂追咬其他龜,特別是母龜的尾巴和四肢,有時候連飼主的手指都不放過。我家的阿肥去年就是這樣,突然開始在水缸裡橫衝直撞,把其他龜嚇得躲到角落去。這時候建議可以暫時把公龜隔離飼養,等發情期過了再放回去。
行為特徵 | 發生頻率 | 建議處理方式 |
---|---|---|
追咬其他龜 | 每天多次 | 暫時隔離公龜 |
食慾下降 | 每2-3天 | 提供多樣化食物 |
頻繁划水 | 持續性 | 增加躲藏空間 |
躁動不安 | 整天 | 保持環境安靜 |
除了攻擊行為,發情期的公龜還會有一些特別的舉動。像是會在水裡不停地划動前肢,這其實是在釋放費洛蒙吸引母龜。也有些公龜會變得不太愛吃東西,這時候可以試著換些牠們愛吃的餌料,比如活體小魚或是新鮮的蝦仁。我發現把水溫稍微調低1-2度也能讓牠們冷靜一點,不過要注意不能變化太大喔!
環境佈置也很重要,發情期的公龜需要更多空間來消耗精力。建議可以把飼養缸加大,或是增加一些障礙物讓牠們探索。我有在缸裡放些浮島和沉木,讓公龜可以爬上去曬太陽,這樣牠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一些。記得每天要觀察龜龜的狀況,如果攻擊行為太嚴重或是持續不吃東西,還是要帶去給專業的爬蟲獸醫檢查比較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