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良之心鋼琴教學分享 | 布爾格彌勒順良之心彈奏技巧 | 鋼琴初學必練順良之心

by

in

在這個步調飛快的時代,能夠保持一顆「順良之心」顯得格外珍貴。就像布爾格彌勒練習曲中那首《La Candeur》所傳達的純真與溫柔,這種心境不是軟弱,而是一種選擇用善意看待世界的智慧。

說到這首曲子,很多學鋼琴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它被收錄在《25首進階練習曲》的第一首,旋律簡單卻充滿溫暖的力量。我記得第一次彈奏時,老師特別強調要表現出「如孩童般純淨」的音色,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鄉下阿嬤家,那種毫無防備的快樂時光。其實「順良之心」就是這樣,不需要太多修飾,就像這首曲子的結構:

段落 情緒特徵 演奏技巧
A段 天真爛漫 手腕放鬆,觸鍵輕柔
B段 稍顯活潑 指尖力度稍增,保持連貫
再現段 回歸純真 漸弱處理,餘韻綿長

練琴的過程也像是修練心性的旅程。有時候我們太急著把音符彈對,反而忘記了音樂最本質的感動。就像鄰居張太太總愛抱怨社區裡的小事,但自從她開始學這首曲子後,我發現她跟管理員說話的語氣都變得柔和了。這或許就是藝術的魔力,它能悄悄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我特別喜歡在雨天彈奏這首《La Candeur》。窗外的雨聲和鋼琴聲交融,那種感覺就像把心裡的稜角都慢慢撫平了。記得有次彈到一半,發現家裡那隻平時很怕生的流浪貓居然窩在鋼琴旁睡著了,那一刻突然明白,原來「順良之心」是真的能夠感染周遭的生命。

順良之心

1. 什麼是順良之心?布爾格彌勒這首練習曲的由來,其實跟19世紀鋼琴教育發展密不可分。德國作曲家弗里德里希·布爾格彌勒(Friedrich Burgmüller)在1830年代創作的《25首進階鋼琴練習曲》(Op.100)中,第19首《順良之心》(”La Tendresse”)特別受到台灣鋼琴學習者的喜愛。這首曲子不僅技巧適中,更透過溫柔的旋律傳遞出「順從良善」的情感本質,讓練習者在彈奏時自然培養音樂表現力。


布爾格彌勒的練習曲之所以歷久彌新,在於他巧妙將技術訓練與藝術性結合。當時歐洲盛行「沙龍音樂」,他的作品正好填補了初學者從枯燥練習曲到演奏級曲目間的過渡需求。以下是《順良之心》與其他同系列作品的比較: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曲目編號 曲名(原文) 技術重點 情感特質
Op.100 No.19 La Tendresse 連奏與踏板控制 溫柔含蓄
Op.100 No.15 Ballade 和弦跳躍 戲劇性
Op.100 No.5 Innocence 音階跑動 天真活潑

這套練習曲最初是為布爾格彌勒的學生創作,沒想到後來成為全球鋼琴教材的經典。台灣許多音樂班老師特別偏愛《順良之心》,因為它的降E大調音色溫暖,左手的波浪式伴奏能訓練手腕柔軟度,而右手的旋律線條需要細膩的音量控制,這些都是台灣學生在初學階段最需要打好的基礎。

有趣的是,「順良」這個中文譯名並非直譯,而是捕捉了法文原曲名”La Tendresse”(溫柔)的神髓。台灣早期引進這套教材時,譯者可能考慮到東方文化對「順從美德」的重視,才賦予它如此貼近華人價值觀的命名。時至今日,這首長度僅約一分半的小品,仍在台灣各大鋼琴檢定考試中佔有一席之地,證明布爾格彌勒對初學者心理的掌握確實精準。

2. 誰適合彈奏順良之心?初學者必練的鋼琴曲目,這個問題其實困擾過很多剛接觸鋼琴的朋友。順良之心這首曲子旋律簡單優美,節奏平穩,特別適合手指還不夠靈活的初學者練習。它的和弦進行很基礎,不會讓新手覺得太挫折,又能讓你在彈奏時感受到音樂的流動感,算是入門曲目中的經典款。

說到鋼琴初學者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程度的曲子。太難的會打擊信心,太簡單的又練不到東西。順良之心的難度剛好落在初學者可以挑戰,但又不至於太吃力的範圍。它的左手伴奏模式固定,右手旋律線條清晰,對於訓練雙手協調性很有幫助。而且這首曲子的情感表達很直接,就算技巧還不純熟,也能彈出不錯的效果。

下面整理了幾首和順良之心難度相當的初學者必練曲目,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曲目名稱 難度等級 練習重點 建議練習時間
歡樂頌 ★★☆☆☆ 基本節奏與音符辨識 2-3週
小星星變奏曲 ★★☆☆☆ 簡單變奏技巧 3-4週
給愛麗絲 ★★★☆☆ 流暢度與表情記號 4-5週
夢中的婚禮 ★★★☆☆ 踏板運用與旋律線條 5-6週
順良之心 ★★☆☆☆ 雙手協調與基本和弦 3-4週

練習這些曲目時,建議先從慢速開始,把每個音符都彈清楚,再慢慢加快速度。很多初學者會急著想彈快,結果反而養成壞習慣。順良之心這類曲子最棒的地方就是能讓你穩扎穩打地建立基礎,等練熟了再挑戰更難的曲目會順利很多。記得每天練習前先做手指暖身操,保護好手腕和手指關節很重要喔!

順良之心

3. 何時練習順良之心效果最好?一天中的黃金時段其實跟我們生理時鐘息息相關。台灣人生活步調快,但總有幾個時段特別適合靜下心來培養善念,這時候練習效果會特別顯著。根據禪修老師和心理學家的觀察,早晨剛醒來和晚上睡前是最佳時機,因為這兩個時段大腦比較不受外界干擾,更容易進入狀態。

先說說早晨時段,很多人一起床就滑手機看新聞,其實很可惜。睡醒後的30分鐘內,大腦還處在「清醒夢」的邊緣狀態,這時候練習順良之心,善念會像種子一樣深深植入潛意識。我認識一位在台北教正念的老師,她建議可以先躺在床上,花5分鐘想想今天要對誰好、怎麼幫助別人,這樣整天都會帶著溫暖的心情出門。

至於其他時段的效果差異,可以參考這個簡單比較表:

時段 優點 注意事項
清晨5-7點 環境安靜,頭腦清晰 不要太勉強早起
午休12-1點 利用工作空檔 時間較短,適合簡單練習
傍晚5-7點 下班後心情放鬆 避免帶著工作情緒練習
睡前9-11點 幫助睡眠品質 不要練習到太興奮

傍晚時段也很有潛力,特別是下班通勤時間。我發現很多台北上班族會利用捷運上的時間練習,雖然環境吵雜,但只要專注在呼吸上,慢慢回想今天遇到的人,默默祝福他們,這樣簡單的小動作就能累積善念。有位在科技園區工作的朋友分享,他習慣在等紅燈時練習,反而讓原本煩躁的塞車時間變成培養耐心的好機會。

當然啦,每個人的生活作息不同,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固定時段。有位台中媽媽跟我說,她都是利用小孩午睡時練習,雖然只有20分鐘,但持之以恆下來效果很好。也有人喜歡在洗澡時練習,因為溫水能幫助放鬆,這時候發送善念特別自然。其實只要避開飯後太飽或太累的時候,任何空檔都可以是黃金時段。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