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走道這樣留,吃飯不卡卡! | 餐廳動線設計秘訣:走道寬度要抓多少? | 餐桌旁走道多寬才舒服?達人告訴你

by

in

在規劃餐廳空間時,餐桌走道寬度常常是被忽略卻超級重要的細節!走道太窄會讓人走動時卡卡的,甚至容易撞到椅子;太寬又浪費寶貴的空間。特別是現在台灣很多小宅,餐廳面積本來就不大,更需要精打細算。今天就來聊聊怎麼抓這個微妙的距離,讓用餐區域既舒適又實用。

首先,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人體工學」。一般成年人肩寬大約45-50公分,所以走道最少要留60公分才不會覺得壓迫。如果家裡有長輩或需要輪椅進出,建議至少要80公分以上才夠用。這邊整理幾個常見情境的建議寬度給大家參考:

使用情境 建議走道寬度 備註
一般成人走動 60-70公分 最基礎的安全距離
輪椅通行 80公分以上 需考慮轉彎空間
服務動線 90-120公分 上菜或多人同時進出較舒適
靠牆走道 45-50公分 僅供側身通過的極限尺寸

實際規劃時還要考慮餐桌椅的尺寸。比如說伸縮餐桌全拉開時,要預留椅子拉出來的空間。通常餐椅深度約50公分,拉開坐下時後面還要再加30公分走道,所以從牆面到餐桌邊緣最好保留80公分左右。如果是固定式長凳,因為不用拉椅子,走道就可以稍微窄一點。

另外提醒大家,走道不是越寬越好!特別是開放式廚房結合餐廳的設計,走道太寬會讓整個空間看起來很零碎。建議可以用地磚拼花或地毯來界定用餐區,既美觀又能暗示走道範圍。現在很流行的中島型餐桌也是不錯的選擇,環繞式的走道動線更靈活,還能兼備收納功能呢!

餐桌走道寬度

餐桌走道留多寬才夠?專家教你抓黃金比例

家裡裝潢最怕遇到動線卡卡的問題,特別是餐廳區域,走道太窄容易撞到椅子,太寬又浪費空間。其實餐桌周圍的走道寬度是有黃金比例的,抓對尺寸就能讓用餐區既舒適又實用。根據室內設計師的建議,餐桌與牆壁或櫃體之間至少要保留80-90公分的距離,這個寬度可以讓一個人輕鬆通過,就算拉開椅子也不會覺得擁擠。如果是經常需要走動的動線區域,建議留到100-120公分會更順暢。


想知道不同空間配置該怎麼規劃嗎?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空間類型 建議走道寬度 適用情況
基本通行 80-90cm 單人側身通過、拉椅子不卡卡
主要動線 100-120cm 多人同時進出、上菜動線
無障礙空間 150cm以上 輪椅使用者、需要更大迴轉空間

實際規劃時還要考慮餐桌形狀和椅子款式。像圓桌因為沒有稜角,走道可以稍微窄一點;而方桌的直角區域就要多留些空間。另外現在很流行的長凳,收納時比較省空間,但使用時要記得把前後距離拉開,不然起身時會很彆扭。如果家裡是開放式廚房,餐桌和流理台之間最好保持120公分以上,這樣煮飯時才不會跟用餐的人互相干擾。

小坪數家庭也別擔心,可以用伸縮餐桌或靠牆擺放來節省空間。重點是要先量好實際會使用的範圍,記得把椅子拉開後的佔地也算進去。建議先用紙膠帶在地上貼出預留的走道範圍,實際走動看看會不會卡卡的,這樣最準確啦!

小家庭必看!餐桌與牆壁間距這樣抓最舒適

最近幫朋友新家規劃餐廳空間,發現很多小家庭都卡在「餐桌該離牆壁多遠」這個問題。其實這個距離抓得好,不只走動順暢,連用餐心情都會變好喔!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技巧,讓你家餐廳既美觀又好用。

首先要注意的是「基本活動空間」,一個人正常拉開椅子坐下,大概需要60-70公分的寬度。如果後面還要讓人通過的話,建議最少留80公分以上。像我家餐桌靠牆那側,就刻意留了85公分,這樣就算有人坐在那邊吃飯,其他人要進出廚房也不會卡卡的。

這裡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餐桌尺寸對應的建議間距:


餐桌長度 靠牆單邊使用 雙邊都需要走動
120cm 60-70cm 100-120cm
150cm 70-80cm 120-140cm
180cm 80-90cm 140-160cm

另外有個小秘訣是,如果空間真的很有限,可以考慮用長凳代替餐椅。長凳可以直接推進去,比單張椅子省空間很多。我家就是這樣做的,靠牆那側放長凳,平常不用時完全貼牆,瞬間多出好多走動空間。不過要記得長凳的坐深通常比椅子深,所以牆面到桌緣的距離要再多抓5-10公分喔!

最後提醒一下,這些數字都是參考值,實際還是要看你們家的生活習慣。比如說家裡有小朋友跑來跑去,或是常需要搬嬰兒車經過,那間距就要再加大。建議可以用紙箱或膠帶在地上標出位置,實際模擬看看動線順不順,這樣最準啦!

餐桌走道寬度

餐廳動線卡卡?原來是走道寬度沒算對

每次去餐廳吃飯,是不是常遇到服務生跟客人卡在走道上進退兩難?或是拿餐點時總要側身才能通過?這些讓人阿雜的狀況,八成都是餐廳走道寬度沒設計好啦!今天就來聊聊怎麼抓準走道尺寸,讓客人跟員工都能舒服移動。

一般來說,餐廳走道分為「主要動線」跟「次要動線」兩種。主要動線像是入口到座位區這條路,至少要留90公分才夠兩個人錯身;如果是推嬰兒車或輪椅的客人,建議拉到120公分以上更保險。至於餐桌之間的走道,也要考慮到客人拉椅子起身的空間,不然很容易上演「屁股撞屁股」的尷尬場面。

這邊整理個簡單的尺寸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區域類型 最小寬度 舒適寬度 注意事項
主要通道 90cm 120cm 需容納雙向人流通行
餐桌間走道 75cm 90cm 要預留椅子後拉空間
吧檯/取餐區 60cm 80cm 避免端餐盤時碰撞
無障礙通道 90cm 150cm 需符合法規迴轉半徑要求

實際規劃時還要看餐廳類型調整,像火鍋店這種常要端湯鍋的,走道就要比咖啡廳更寬。另外記得在轉角處多留30%空間,不然送餐推車很容易卡住。曾經看過一家店在柱子旁邊硬塞兩人座,結果每次服務生送餐都要表演「托盤平衡術」,看得客人膽戰心驚啊!

有些老闆為了多擺幾張桌子拼命壓縮走道,但其實動線順暢反而能提高翻桌率。試想客人不用像玩障礙賽一樣閃來閃去,用餐心情好自然待更久。員工也不用擔心撞到客人打翻食物,工作效率直接提升。與其省那幾公分空間,不如把動線規劃好更划算啦!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