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院原來這樣蓋!結構大解密 | 走進三合院:台灣老屋的智慧 | 三合院正身護龍傻傻分不清?

by

in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台灣傳統建築的經典代表——三合院結構介紹。這種充滿古早味的建築形式,不僅承載著許多人的童年回憶,更是台灣農村文化的重要象徵。走在鄉間小路,看到那些保存完好的三合院,總會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

三合院最明顯的特色就是它的「ㄇ字型」佈局,通常由正身(主屋)和左右護龍(廂房)組成。正身是整個家族最重要的空間,通常有三開間或五開間,中間是廳堂,用來祭祀祖先和接待客人。左右護龍則是生活起居的地方,隨著家族成員增加,護龍還會向外延伸擴建。這種設計不僅實用,還體現了傳統社會長幼有序的倫理觀念。

建築部位 功能說明 建築特色
正身 主屋,通常作為廳堂和長輩居住 屋脊最高,顯示尊貴地位
護龍 廂房,晚輩居住或作為廚房、倉庫 屋脊較低,呈現階級區分
前院空地,曬穀、休閒用途 三合院的核心活動區域
圍牆 界定內外空間 常以紅磚砌成,具有防禦功能

說到三合院的建材,那可都是就地取材的智慧結晶。牆體多用紅磚或土埆砌成,屋頂則是傳統的紅瓦,冬暖夏涼的特性讓住起來特別舒服。有些講究的三合院還會在屋脊做裝飾,像是燕尾脊或馬背脊,這些都是判斷家族地位的重要線索。最讓人懷念的莫過於那個大大的前埕,小時候總愛在那裡跑跳玩耍,阿嬤則在一旁曬著剛收成的稻穀。

隨著時代變遷,現在很多三合院都面臨改建或閒置的命運。不過近年來有不少年輕人開始重視這些老建築,把它們改造成民宿或文創空間,讓傳統三合院有了新生命。這種新舊融合的方式,不僅保存了文化記憶,也讓更多人能親身體驗三合院的獨特魅力。

三合院結構介紹


三合院到底是什麼?台灣傳統農家建築大解析

每次回鄉下阿嬤家,總會被那種三合院的獨特氛圍吸引。這種傳統農家建築其實藏著超多台灣人的生活智慧,今天就來好好聊一下它的奧秘!三合院顧名思義就是由三棟建築圍起來的格局,中間留個大埕(庭院),這種設計可不是隨便來的,完全配合台灣的氣候跟農家生活需求。

三合院最特別的就是它的空間分配,通常正身(主屋)坐北朝南,兩邊護龍(廂房)像張開雙手一樣圍著。老人家說這樣冬天吹不到北風,夏天又有南風可以流通,根本是天然空調!而且屋簷都做得特別寬,下雨天在埕前走動根本不用撐傘,超貼心的設計。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建築部位 功能 特色
正身 客廳、神明廳、長輩房 最高最氣派,代表家族地位
護龍 廚房、倉庫、晚輩房 依輩分由內往外分配
曬穀、辦活動、乘涼 全家的生活中心

三合院的建材也很有講究,早期都是用土埆磚(泥土混稻稈)砌牆,冬暖夏涼。屋頂則是用紅瓦片,遠遠看過去一片紅通通的超有味道。有些大戶人家還會在門楣上做精美的交趾陶裝飾,像是八仙過海或是花鳥圖案,這些都是老師傅一筆一畫慢慢捏出來的藝術品。

說到三合院的生活,最懷念的就是夏天傍晚,全家人在埕前擺張桌子吃飯,邊吃邊聊今天田裡的事。小孩子吃飽就在埕上玩跳格子,大人繼續泡茶講古。這種建築設計讓全家人的互動變得很自然,不會像現在住公寓,關起門來誰也不認識誰。以前農忙時節,埕上曬滿金黃色的稻穀,晚上收成後左鄰右舍都會來幫忙,整個三合院熱鬧得像在辦派對!

為什麼老一輩都愛三合院?這些優點現代房子比不了。每次回鄉下阿公家,總會聽到長輩們懷念以前住在三合院的日子,說現在的公寓怎麼都比不上。其實三合院真的有好多現代住宅做不到的優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老智慧吧!

三合院的建築設計超適合台灣氣候,中間的庭院不僅通風好,夏天還能自然降溫。老人家最愛坐在騎樓下泡茶聊天,那種開放式空間讓鄰居感情特別好。現在的公寓大門一關誰也不認識誰,但三合院隨便喊一聲整條巷子都聽得到,人情味濃到化不開。

比較項目 三合院 現代公寓
空間利用 活動範圍大,有前後院 坪數小,公共空間有限
鄰里關係 自然互動多 較封閉,見面機會少
建築材料 磚瓦土牆,冬暖夏涼 鋼筋水泥,容易悶熱
維修成本 可局部修繕 需管委會協調

三合院的房間分配也很有學問,通常正廳是祭祀和接待客人用,兩邊廂房住人。這種格局讓家族成員既保有隱私又能互相照應,過年圍爐時特別熱鬧。現在小家庭住公寓,過節想多邀幾個親戚來都嫌擠,更別說像以前那樣好幾代同堂了。


說到實用性,三合院的廚房通常很大,婆婆媽媽們可以一起準備年夜飯。後院能種菜養雞,前埕可以曬稻穀、曬衣服,這些都是現代住宅很難做到的。雖然現在買菜很方便,但自己種的蔬菜就是特別香甜,這大概也是長輩們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吧。

三合院結構介紹

三合院怎麼蓋的?從地基到屋頂的建造過程全公開

說到台灣傳統建築,三合院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這種ㄇ字型的房子不只冬暖夏涼,還超有台灣味。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種阿公阿嬤時代的智慧結晶到底是怎麼從無到有蓋出來的。

首先從地基開始,老師傅會先看地勢,用「放樣」把房子的輪廓標出來。以前人會用糯米混石灰當黏著劑,現在則是用鋼筋混凝土打底。地基要夠深才穩,通常會挖到硬土層,有時候還會看到工人用「水夯」的方式把土壓實,超講究的啦!

接著是砌牆,傳統三合院常用以下幾種材料:

材料類型 特色 常見用途
土埆磚 用黏土+稻稈製成,透氣性好 外牆、隔間
紅磚 耐用、容易取得 主要結構牆
卵石 就地取材,冬暖夏涼 地基、矮牆

屋頂部分最精彩!要先架木構架,老師傅不用一根釘子,全靠榫卯接合。然後鋪上屋瓦,閩南式三合院最愛用紅瓦,一片片像魚鱗一樣疊上去,下雨時雨水會順著瓦溝流下來。記得小時候最愛看阿公拿竹梯爬上去補瓦,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厲害~

最後是細部裝修,像門窗的雕花、廳堂的彩繪,這些都是手工活。以前匠人會用「剪黏」工藝,把磁片剪成花鳥貼在屋脊上,陽光一照閃閃發亮,根本是藝術品!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