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的濘是什麼意思? | 濘字怎麼唸?一次搞懂 | 雨天走路好濘!濘的用法

by

in

最近颱風過境,路上到處都是積水,讓人不禁想搞清楚「泥濘的濘意思」到底是什麼。其實這個「濘」字單獨看的時候,就是指爛泥巴那種濕濕黏黏的狀態,跟「泥」字搭配起來就更生動了,完全能想像鞋子陷在爛泥裡拔不出來的畫面。

說到「濘」字的用法,台灣人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泥濘」這個詞了。不過其實在古早的用法裡,「濘」還可以單獨使用,像是《詩經》裡就有「濘滯」這樣的說法,都是形容道路難行的狀況。現在雖然比較少單用,但在一些成語或固定用法裡還是看得到:

詞語 意思 例句
泥濘不堪 形容道路極度潮濕難行 颱風過後山路泥濘不堪,根本無法通行
濘滯 古代用語,指淤積的爛泥 河道濘滯多年未清,散發惡臭
濘滑 形容地面濕滑容易跌倒 雨後磁磚地板濘滑,走路要小心

記得小時候住鄉下,每次下過雨田邊小路就會變得「濘濘的」,阿嬤都會叮嚀不要穿布鞋出去,不然回來肯定整雙都是泥巴。這種經驗大概很多台灣囝仔都有過,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有畫面。其實「濘」這個字真的很傳神,光是看字形就有種濕軟下陷的感覺,右邊那個「寧」字就像是爛泥慢慢把人往下拉的模樣。

在查資料的時候發現,「濘」在康熙字典裡的解釋是「淖也」,也就是爛泥的意思。這個字從古至今意思都沒什麼變化,只是現代人比較少單獨使用,通常會搭配其他字組成詞語。像我們常說的「泥濘道路」,用台語講就是「爛糊糊的路」,那種黏踢踢的感覺立刻浮現眼前。

泥濘 的 濘 意思


泥濘到底是什麼意思?台灣人常用的解釋

最近颱風過境,路上到處都是積水跟爛泥巴,朋友傳訊息說「外面超泥濘的」,突然想到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泥濘到底是什麼意思?台灣人常用的解釋」其實很生活化。在台灣,我們講「泥濘」通常就是指那種雨後混合泥土跟水的黏稠狀態,走過去鞋子會陷下去、褲管還會被噴得髒兮兮的場景,台語有時候也會說「爛糊糊」來形容這種狀況。

台灣因為地形關係,山區多又常下雨,泥濘根本是日常風景。像是陽明山步道雨後變「巧克力醬」、農田旁邊的產業道路被耕耘機輾出深溝積水,或是建築工地下雨天變「沼澤區」,這些都是經典的泥濘現場。老一輩還會用「落雨濘」來描述下雨造成的泥巴路,年輕人現在則愛用「史萊姆路」這種搞笑比喻。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情境 台灣人常用說法 實際狀況
山區步道 變巧克力工廠 泥土吸水後黏稠難走
農田小路 爛泥巴田埂 耕作後土壤鬆軟易陷
工地周邊 泥漿游泳池 卡車輾壓形成泥水坑
公園草地 鼻涕土 雨後草皮濕軟黏腳

說到這個,前陣子去宜蘭玩就深刻體會到什麼叫「泥濘的極致」。民宿老闆提醒我們:「田邊那條路這兩天『起膏』(台語發音khi-ko)了,騎車要小心!」果然一靠近就看到整條路像被倒滿芝麻糊,機車輪胎差點打滑。這種時候台灣人通常會邊罵「靠北啊黏踢踢」邊找水龍頭沖腳,然後順便抱怨政府怎麼不趕快來鋪柏油路。

其實除了字面意思,台灣人也會把「泥濘」拿來比喻事情很麻煩或進退兩難。像同事抱怨案子卡關時會說:「這個企劃現在陷入泥濘狀態」,或是情侶吵架冷戰被說成「關係泥濘期」。這種用法跟日文的「泥沼にはまる」有點像,都是從實際的泥土黏滯感延伸出來的比喻。

最近颱風剛過,路上到處都是泥濘,走路都要特別小心。為什麼下雨天會出現泥濘?簡單科普給你聽,其實這跟土壤結構和水分的互動有很大關係。平常我們走在乾燥的土地上可能沒感覺,但一下雨整個質地就變了,這中間的變化過程其實滿有趣的。

首先要知道,土壤不是單純的「土」,它是由不同大小的顆粒組成的混合物。當雨水滲入土壤時,會把這些顆粒之間的空隙填滿,這時候土壤就會變得鬆軟。如果雨下得夠大、時間夠長,水分甚至會把細小的黏土顆粒帶到表面,形成我們看到的泥巴。這種情況在黏土含量高的地方特別明顯,因為黏土顆粒超細,更容易被水帶動。

下面這個表格可以幫助你快速理解不同土壤類型的特性:


土壤類型 顆粒大小 透水性 容易形成泥濘程度
砂土
壤土
黏土

除了土壤本身,地勢也會影響泥濘的形成。像是低窪地區因為排水比較差,水會積在那裡更久,土壤被泡軟的時間更長,自然就更容易變成爛泥巴。另外如果那個地方本來就沒什麼植被,像是工地或剛整完地的農田,少了植物的根系抓住土壤,雨水一沖刷,表土就更容易被帶走形成泥濘。

人類活動其實也加劇了這個問題。像我們鋪設柏油路或水泥地,雖然表面不會泥濘,但這些不透水的鋪面會讓雨水集中流到旁邊的泥土地,反而讓那些地方更容易變成爛泥。還有重型車輛經過的地方,輪胎把土壤壓得密實,下雨時水排不出去,就會形成又深又黏的車輪痕跡,這個在鄉間小路特別常見。

泥濘 的 濘 意思

最近颱風過境,路上到處都是積水跟爛泥巴,讓我想起一個常被唸錯的字——「濘」。泥濘的『濘』字怎麼唸?正確發音教學來啦!這個字看起來有點複雜,但其實發音超簡單,只是很多人會跟「寧」搞混。今天就來幫大家破解這個字的正確唸法,順便分享幾個容易混淆的相似字,保證下次看到再也不會唸錯!

先來看看「濘」的發音重點:

項目 內容說明
注音符號 ㄋㄧㄥˋ
漢語拼音 nìng
常見錯誤 誤讀為「ㄋㄧㄥˊ」(níng)
正確發音 第四聲,短促有力

這個字在台灣日常生活中其實蠻常出現的,像是新聞報導會說「路面泥濘不堪」,或是阿公阿嬤提醒「下雨天別走那邊,很濘!」。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到這個字,我還自作聰明唸成「ㄌㄧㄥˋ」,結果被老師糾正超糗的。其實只要掌握「ㄋㄧㄥˋ」這個發音就對了,跟「寧靜」的「寧」不一樣喔!

說到容易混淆的字,這邊整理幾個跟「濘」長很像的字給大家比較:

注音 意思 常見詞彙
ㄋㄧㄥˋ 泥巴、爛泥 泥濘、濘滑
ㄋㄧㄥˊ 安寧、寧願 安寧、寧可
ㄋㄧㄥˊ 兇惡的樣子 猙獰、獰笑
ㄋㄧㄥˊ 叮嚀、囑咐 叮嚀、囑嚀

下次看到「濘」這個字的時候,可以試著在心裡默唸幾次「ㄋㄧㄥˋ」,記住它是第四聲就對啦!像是「雨後山路特別泥濘」、「鞋子沾滿濘土」這些句子都可以練習。其實台灣很多地名也有用到這個字,像是新北就有個「濘窟」,當地人都知道要唸「ㄋㄧㄥˋ ㄎㄨ」,但外地人常常會唸錯呢!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