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跟大家聊聊「毓部首」這個有趣的漢字結構,毓字在康熙字典中被歸類在「母」部,這個部首其實跟生育、養育的概念很有關係。毓字本身就有孕育、培養的意思,像是我們常說的「鍾靈毓秀」,就是在形容一個地方孕育出優秀人才。
說到毓字的結構,它是由「母」部和「育」組合而成,這種組合方式在漢字中很常見。讓我們來看看毓字的一些基本資訊:
項目 | 內容 |
---|---|
部首 | 母 |
總筆畫 | 14畫 |
拼音 | yù |
注音 | ㄩˋ |
基本意思 | 生育、養育、培養 |
毓字在現代台灣其實不算太常見,但在一些成語或固定用法中還是會出現。比如「毓德」就是指培養品德,「毓養」則是養育的意思。有趣的是,這個字在古代文獻中出現的頻率反而比現代高,特別是在談到教育、培養相關主題的時候。
如果你仔細觀察毓字的寫法,會發現它右邊的「育」部其實也跟養育有關,這種「形聲兼會意」的造字方式在漢字中很典型。母部表示與生育相關,育部則提示讀音和延伸意義。這種造字邏輯讓我們在學習漢字時可以舉一反三,像是「疏」、「流」這些字也都是類似結構。
在教育部公眾授權的辭典中,毓字的解釋除了基本養育之意外,還引申出「產生」、「造就」的意思。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讀的文言文,常常會看到「天地毓秀」這樣的說法,就是在形容大自然孕育出美好事物的概念。
雖然現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會用到毓這個字,但了解它的結構和意思,對於理解其他相關漢字還是很有幫助的。下次看到「母」部的字時,不妨多留意一下,說不定會發現更多有趣的關聯呢!
毓部首到底是什麼?5分鐘帶你搞懂這個冷門部首。相信很多人在查字典時都看過「毓」這個字,但你知道它其實是一個部首嗎?這個部首在現代中文裡真的超級冷門,連很多台灣人都沒注意過它的存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神秘的部首,保證看完你會覺得「原來如此」!
毓部首其實是「育」字的變體,讀音也是「ㄩˋ」,在康熙字典裡被列為第140個部首。它通常出現在跟生育、養育相關的字裡面,像是「疏」、「流」這些字,雖然現代已經很少用毓當部首來分類了,但在古早的字典裡還是可以找到它的蹤跡。有趣的是,毓部跟「母」部有時候會搞混,因為兩個部首的意思有點接近,都是跟養育下一代有關的概念。
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幾個毓部首的常見字,讓你一次搞懂它們的關聯:
漢字 | 拼音 | 意思 | 與毓部首的關係 |
---|---|---|---|
毓 | yù | 養育 | 本身就是部首字 |
疏 | shū | 疏通 | 古字從毓部演變 |
流 | liú | 流動 | 與生育的流動性相關 |
充 | chōng | 充滿 | 引申自養育的充實感 |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現在很少看到毓部首了?其實是因為現代字典大多把這些字歸到其他部首去了,像是「流」現在都放在「水」部。不過在學習書法或研究古文字的時候,還是會碰到這個部首喔!而且毓部的字形演變也很有趣,從甲骨文到楷書的變化,可以看得出古人對於「生育」這個概念的圖像化思考。
下次看到毓部的字,不妨多留意一下它的結構。雖然現在用到的機會不多,但知道這些冷知識,跟朋友聊天時也能展現你的中文小常識呢!像是「疏」字上面的「㐬」其實就是毓部的變形,代表著生命流動的意思,這樣拆解漢字是不是突然變得好玩起來了?
為什麼『毓』這個部首在現代很少見?歷史演變大解密,這個問題其實跟漢字的演變過程息息相關。『毓』原本是「育」的異體字,意思跟生育、養育有關,在甲骨文時期還蠻常出現的,但隨著時間流逝,這個部首慢慢被其他更簡單的字形取代了。你知道嗎?現在我們用的「育」字,其實就是從『毓』簡化而來的,這種現象在漢字發展中很常見,畢竟寫字總是要越方便越好嘛!
來看看『毓』這個部首的演變過程:
時期 | 字形特徵 | 使用頻率 |
---|---|---|
甲骨文 | 像婦女生產的象形 | 常見 |
金文 | 線條變粗,結構開始簡化 | 逐漸減少 |
小篆 | 筆畫規整,但仍保留原形 | 少見 |
隸書以後 | 被「育」字完全取代 | 幾乎消失 |
說到這個部首為什麼會消失,主要還是因為它太複雜了啦!你看『毓』字有那麼多筆畫,寫起來超級麻煩,古人也是很聰明的,發現用「育」字就能表達一樣的意思,而且寫起來快多了,自然就慢慢淘汰掉『毓』了。這種現象在漢字簡化過程中很常見,像是「為」取代「爲」、「台」取代「臺」都是同樣的道理。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原因,就是『毓』這個字後來被借去當人名用字,像是清朝就有個著名的文學家叫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毓秀。當一個字變成專用人名用字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就會大幅降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少看到『毓』當部首的原因之一。不過在有些古書或是特別講究的場合,還是會看到這個字的身影喔!
什麼時候會用到毓部首?這些字你都認識嗎?其實毓部首在現代中文裡真的超少見,但偶爾還是會在一些特別的字裡遇到。毓部是「母」字的變形,通常跟生育、養育有關,不過現在很多字都簡化或用其他部首替代了,所以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用過這個部首呢!
先來看看幾個毓部的常見字,這些字雖然不常用,但在某些場合還是會出現的:
繁體字 | 拼音 | 意思 |
---|---|---|
毓 | yù | 養育、培育 |
疏 | shū | 疏通、稀疏(古字曾用毓部) |
流 | liú | 流動(甲骨文時期用過毓部) |
說到毓部的演變真的很有趣,像「流」字最早其實是從毓部演變來的,後來才改成三點水。現在寫「流」字的時候,大概沒幾個人知道它跟「母」字有關係吧!這種部首的變化就像台灣的巷弄美食一樣,看起來普通但背後都有故事。
另外像是「毓婷」這個名字,雖然現在很多人取名會避開生僻字,但還是有家長喜歡用這種有特殊意義的字。毓字本身有「培養、教育」的意思,用在名字裡感覺就很有氣質。不過要提醒大家,取名字用生僻字的話,以後辦證件或開戶可能會有點小麻煩,要考慮清楚喔!
最後分享一個冷知識:台灣有些老一輩的人會把「毓」念成「ㄩˋ」,但其實正確讀音是「ㄩˋ」。這種讀音差異就像「垃圾」有人念「ㄌㄜˋ ㄙㄜˋ」有人念「ㄌㄚˋ ㄐㄧ」一樣,都是語言演變的有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