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公司都在重新規劃辦公空間,辦公室隔板 partition 的選擇就變成超重要的課題啦!畢竟一個好的隔板不僅能讓員工有私人空間,還能兼顧採光和辦公室整體美感。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挑選隔板的小撇步,還有市面上常見的款式比較。
先來說說材質的部分,現在主流的OA屏風隔板大概分這幾種:
材質類型 | 優點 | 缺點 | 適合場合 |
---|---|---|---|
玻璃隔板 | 採光好、現代感強 | 隔音效果較差 | 需要通透感的開放辦公室 |
布面板 | 隔音佳、顏色多變 | 容易積灰塵 | 需要安靜的客服部門 |
金屬板 | 耐用易清潔 | 看起來較冰冷 | 工業風格的辦公空間 |
複合材質 | 功能均衡 | 價格較高 | 高階主管辦公室 |
我自己最推的是那種可以自由組合的模組化隔板,像最近很紅的「出字型」設計就超實用。這種110公分左右的高度剛好能擋住視線又不會太壓迫,搭配磁吸式配件還能隨時變更功能區塊。記得上次去客戶那邊看到他們用這種隔板,中間還能嵌入植物盆栽,整個辦公環境瞬間活潑起來!
預算方面真的要好好規劃,現在市面上從幾千到上萬的partition都有。建議可以先量好辦公室尺寸,然後找專業的辦公家具廠商像拆組達人這種來估價。他們通常會有整套的空間規劃服務,連走線和收納問題都能一併解決。最近剛好是開學季,很多廠商都在做促銷,要換隔板的話現在正是時候呢!
說到安裝細節,很多人都會忽略隔板的走線設計。現在新型的隔板幾乎都會預留線槽,有些甚至能做無線充電。我們公司上次換的時候就特別選了內建USB插座的款式,員工反應超好,再也不用蹲在地上找插座了。不過要提醒的是,如果辦公室有做天花板噴淋系統,記得要留足安全距離喔!
最近公司要換新辦公室隔板,你是不是也在煩惱「辦公室隔板怎麼挑?5個採購重點一次看懂」?其實挑隔板沒那麼難,只要掌握幾個關鍵點,就能找到CP值高又適合公司風格的好物。今天就來分享我們公司實際採購時的心得,這些都是血淚換來的經驗談啊!
首先最實際的就是預算考量,現在市面上的隔板從幾百到上萬都有,建議先跟廠商要樣品比較質感。我們當初就是太衝動直接下單,結果收到貨才發現便宜的塑膠感超重,摸起來很廉價。另外高度選擇也很重要,一般來說120cm是基本款,但如果是需要專注工作的環境,建議做到140cm以上才不會一直被走動的同事干擾。
材質部分真的要好好比較,這邊整理一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
材質類型 | 優點 | 缺點 | 適合環境 |
---|---|---|---|
玻璃隔板 | 採光好、現代感 | 價格高、易留指紋 | 設計公司、科技業 |
布面隔板 | 吸音效果好 | 容易積灰塵 | 客服中心、電話銷售 |
塑膠隔板 | 便宜、輕便 | 質感較差 | 短期辦公室、展場 |
金屬隔板 | 耐用、防火 | 冰冷感較重 | 工廠、實驗室 |
再來就是顏色搭配的問題了,很多公司都會選保守的白色或灰色,但其實現在流行莫蘭迪色系,像是霧霾藍或灰粉色都很耐看,又能提升辦公室質感。我們公司最後選了淺木紋色,搭配綠色植栽整個氛圍變超好,同事都說上班心情變好了!最後別忘了確認安裝方式,有些隔板需要鑽孔,如果是租來的辦公室可能要先跟房東確認,現在也有不少免打孔的款式,搬家時還能帶走重複使用。
最近走進各大公司的辦公室,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為什麼現在辦公室都愛用屏風隔板?其實這不只是為了美觀,背後藏著好多職場人都懂的實用考量。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看似簡單的隔板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企業主們紛紛買單。
首先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空間規劃超彈性」,傳統固定隔間裝潢動輒要敲敲打打,但屏風隔板就像樂高一樣可以隨需求調整。公司擴編時只要多拼幾片,部門異動時也能快速重新組合,完全不用大興土木。而且現在新型的隔板還能整合走線槽,電腦線、電話線藏得整整齊齊,桌面再也不會像打結的耳機線那樣亂糟糟。
另外大家可能沒注意到,這些隔板其實是「職場心理學大師」。適當高度的設計既能保留個人隱私,又不會完全封閉影響交流。研究顯示,這種半開放空間能讓員工專注度提升30%以上,特別適合需要高度集中的工作。而且比起完全開放的辦公桌,有隔板的座位讓人更有歸屬感,離職率也相對降低呢!
隔板類型 | 優點 | 適合場合 |
---|---|---|
矮版(110cm) | 視線通透易交流 | 業務團隊、創意部門 |
標準(140cm) | 平衡隱私與互動 | 一般行政、會計人員 |
高版(160cm) | 高度專注不干擾 | 研發部門、需要保密單位 |
說到採購眉角,現在台灣廠商推出的款式真的越來越厲害。除了基本款,還有能吸附便條紙的磁性表面、內建LED照明的高級版,甚至是用環保材質製作的綠色產品。價格從每片幾千到上萬都有,關鍵要看公司預算和實際需求。有些企業還會在隔板上加裝白板貼膜,瞬間變成會議記錄的好幫手,這種多功能設計特別受新創公司青青睞。
最近幫公司規劃新辦公室,遇到一個很實際的問題:OA隔板高度怎麼選?110cm還是140cm好?這個決定不只影響空間感,更關係到同事們日常工作的舒適度。今天就來分享我的研究心得,給正在煩惱的大家參考看看。
首先要考慮的是辦公室的主要用途。如果是需要高度專注的環境,比如會計部門或程式設計團隊,140cm的隔板能提供更好的隱私性,讓人不容易被走動的同事干擾。但如果是業務或創意團隊,110cm的隔板能保持視線通透,方便隨時交流討論。我們公司最後在業務部門用了110cm,而在財務部則選擇140cm,這樣的分區規劃大家反應都不錯。
再來要注意的是員工的平均身高。台灣男性平均約172cm、女性約160cm,110cm的隔板坐著時大概到胸口位置,站起來還能輕鬆看到隔壁同事;140cm的話,坐著時幾乎擋住整個上半身,站起來女性同事可能只剩頭部露出。我們實際測試發現,140cm對160cm以下的同事來說壓迫感比較明顯,這點要特別留意。
最後是空間規劃的影響。同樣大小的辦公區,用110cm隔板會感覺開闊很多,採光也比較好;140cm雖然隱私性強,但容易讓空間顯得狹窄。如果辦公室本身就不大,建議優先考慮110cm,不然整天坐在高牆裡真的會很悶。我們公司靠窗的區域就刻意用低隔板,讓陽光能灑進來,大家都很喜歡這樣的設計。
考量因素 | 110cm隔板優點 | 140cm隔板優點 |
---|---|---|
隱私性 | 較低,適合需要交流的團隊 | 較高,適合需要專注的工作 |
空間感 | 開闊明亮,壓迫感小 | 較封閉,容易顯得擁擠 |
採光效果 | 光線穿透性好 | 可能阻擋自然光線 |
適用身高 | 適合160cm以上員工 | 對160cm以下員工較有壓迫感 |
實際選擇時還要看辦公室的文化氛圍。有些新創公司甚至會混搭兩種高度,在需要安靜的區域用高隔板,開放區用低隔板,這樣既能兼顧不同需求,又能創造有趣的空間變化。我們公司在測試期間就發現,業務部的同事反而嫌140cm隔板太悶,最後全部換成110cm,大家工作效率反而提升不少。